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頁碼第96頁,第13字續丁孫
攴
異體攵
小擊也。从又卜聲。凡攴之屬皆从攴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經典隸變作扑。」徐灝注箋:「疑本象手有所執持之形。故凡舉手作事之義,皆从之,因用為扑擊字耳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潘伏反頁碼第259頁,第1行,第1字述
小擊也。從又卜聲。凡攴之屬,皆從攴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87頁,第1字許惟賢第218頁,第5字
小擊也。
段注《手部》曰:擊,攴也。此云小擊也。同義而微有別。按此字從又⺊聲。又者手也。《經典》𣜩變作扑。凡《尙書》,三禮鞭扑字皆作扑。又變爲手。⺊聲不改。葢漢石經之體。此《手部》無扑之原也。唐石經初刻作朴,從木者。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。是也。《豳風》。八月剥棗。假剝爲攴。毛曰:擊也。音義曰:普卜反。
从又。⺊聲。
段注普木切。三部。
凡攴之屬皆从攴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凡作事之字多从攴。
白话解释
攴,击打。字形采用“又”作边旁,“卜”作声旁。所有与攴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攴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之,由「
」加「
」而成。
,是「右手」的本字,在此取其引申義,作「拿」解,據具體的實象造字,屬象形;
,像有飾物的鞭子,沒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。二者相合,可會以「小擊」的意思。篆文作
,更能看出和甲文之形同意。字經隸書,體變作
,顯然承自篆文之形,楷書沿之以定體。以上諸形,由獨體象形之
加實象之
而成,屬合體象形。今楷書偏旁都作「攵」。有學者以
所持者,是中剖分叉的竹板,也屬合體象形(《文字析義》,P.558),可備一說。
攴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90頁,第5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61頁,第2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8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7頁,第12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22頁,第9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33頁,第2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43頁,第1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741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30頁,第1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7頁,第5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7頁,第1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45頁,第1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616頁【補遺】第16541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81頁,第2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7頁【崇文】第1025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67頁 | 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38頁,第2字 | 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41頁,第3字 | 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603頁,第2字 | 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330頁,第4字 | 
攵字说文解字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说文解字资源。
					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- wén 
文
 - xīn 
心
 - yuè 
月
 - dǒu,dòu 
斗
 - shēng 
升
 - jiè 
介
 - fāng 
方
 - gē 
戈
 - huàn 
幻
 - tiān 
天
 - zhōng,zhòng 
中
 - fēng 
丰
 - rén 
仁
 - jīn 
今
 - yǒu 
友
 - cóng,zòng 
从
 - yǔn 
允
 - yuán 
元
 - huà,huā 
化
 - yǐn 
尹
 - máo 
毛
 - huǒ 
火
 - fù,fǔ 
父
 - yuē 
曰
 - zhī 
支
 - yá 
牙
 - yǐ 
以
 - kǒng 
孔
 - bā 
巴
 - rén 
壬
 - dān 
丹
 - yóu 
尤
 - sà 
卅
 - réng 
仍
 - zhǐ 
止
 - shí,shén 
什
 - jǐng 
井
 - shǎo,shào 
少
 - shū 
殳
 - wáng,wàng 
王
 - chǐ,chě 
尺
 - wǔ 
午
 - mù 
木
 - bǐ 
比
 - yāo 
夭
 - shì,zhī 
氏
 - niú 
牛
 - pū,pú 
仆
 - shuǐ 
水
 - fū,fú 
夫
 - kàng 
亢
 - jù 
巨
 - zhǎo,zhuǎ 
爪
 - tún,zhūn 
屯
 - yǐn 
引
 - yú,yǔ 
予
 - jì 
旡
 - quǎn 
犬
 - rì 
日
 - niàn 
廿